您的位置:主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心理健康:亟待提升 服务需求巨大

日期:2019/03/04     阅读:     来源:新浪科技
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飞快,城市化和互联网化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以上新型心理疾病成为一种流行的“时代病”,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受社会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仍然巨大
 
如今,抑郁症、拖延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新型心理问题成为流行的“时代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对心理从业人员要求较低,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国民对心理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受访者认为,社会心理问题严重,但是自己并不一定去参加心理咨询。
互联网+心理健康:亟待提升 服务需求巨大
 
据最新出炉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披露,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而有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这提示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目前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差距很大。
 
针对具体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显示国民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知识,有53.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后面依次是“教育孩子”(46.3%)、“人际交往”(44.3%)、“心理疾病防治”(34.1%)、“职业指导”(33.9%)和“婚姻”(28.9%)。
 
“社会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中国的心理健康领域也快速发展。”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近年来随着国民心理健康需求快速增长介绍,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自2002年启动至2017年不再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止,15年间已有上百万人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2002年到2018年,中国心理相关公司的数量从数百家增至数万家,这些无不呼应并推动着国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
 
试点目标:让所有人就近享受心理服务 
 
十部委发布的《试点方案》,牵头者为国家卫健委及中央政法委——体现此次试点的核心目标有两个: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
从建设“健康中国”的角度来看,心理是健康之本。然而,多数国民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没有条件或意识接受专业帮助和治疗。同时,绝大部分慢性疾病及癌症,在一定程度上,都源自心理的痛苦和情绪的淤积。
从建设和谐中国、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角度来说,近年来绝大部分过激的悲剧性事件,都来自当事人心理的失衡。如去年重庆女子公交车上与司机争执致15人死亡;湖南男子黄一川持刀砍杀无辜幼儿以报复社会等等。
同时,一些群体性事件的激化,也与执法人员、社区干部在处理冲突时,未充分了解人的心理特点,无意中把当事人的“火气”燃得更旺有关。因此,公安部、司法部、信访局也在印发《试点方案》的十部委之列。
互联网+心理健康:亟待提升 服务需求巨大

5-10年,建成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需要多少年,中国才可以建成让所有人群都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多位业内人士的预估是:5-10年。
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眼中,这同样是中国心理咨询师最终形成职业规范和标准所需的时间跨度。
他提出,是对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的辅导及培训,应被列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说,迫切需要提高公职人员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和群众打交道的各级领导干部、公检法系统、基层的村干部乡镇干部,应该尽快给他们做一些培训,让他们获得一些心理减压和情绪管理的方法。


 西安网站建设西安网站设计西安网站制作西安做网站西安网页制作西安网站开发西安网站推广西安网站优化西安seo优化西安做小程序西安网络推广公司

相关文章